Web3律师:不要出借虚拟货币给他人

前段时间有个币圈的朋友找曼昆律所刘红林律师咨询,和借钱有关。大概的情况是半年前有个圈内的朋友说资金周转有点问题,找他借了10万USDT,说是1个月后就归还,但拖拖拉拉半年了一毛也没还。朋友催的急了,对方干脆开始玩失联,最后一句话怼过来:“你爱去法院起诉就起诉,虚拟货币在中国不受法律保护,你去法院也没用!”这事听着是不是挺扯淡,但可惜放在当前的中国内地,这事闹到法院大概率确实是不管。明明都是有价值的财产,为何遇上耍无赖的有借无还法院还不管?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让很多币圈的朋友们吃哑巴亏的这事。

 

虚拟货币借贷纠纷的“法律真空”

USDT(泰达币)作为一种常用的稳定币,币圈的朋友们习惯用它进行投资、转账和借贷等操作,纯纯的当钱来使。然而业内的习以为常并不会被中国内地的法律所认可。自2013年以来,中国内地的监管部门明确表示虚拟货币不具有法定货币地位,此后又以多份规范性文件对虚拟货币的交易进行限制。

这就导致在许多基层司法工作人员的概念里,虚拟货币约等于违法的代名词,交易或者出借“违法的”虚拟货币,自然不受法律的保护。再加上币圈朋友们比较“熟人之间重感情”,真遇上虚拟货币的借贷事情通常也不会签署协议,证据不全的情况很是常见,这也就是为啥在大多数的司法实践中,涉及虚拟货币的借款纠纷往往面临法院拒绝立案的困局。

即使解决了立案难的问题,也并不意味着出借人就能达到理想中的胜诉效果。此前曼昆律师代理的一起虚拟货币借贷一审案件,甲方向乙方借出大笔USDT并约定半年后归还,但到期时乙方拒不还款,甲方起诉至法院,法院却认定借贷协议无效,理由是违反国家政策……虽然最终我们促成了双方的调解结案,帮客户拿回了借款,但说实话,这也仅仅是小概率事件。

那有的朋友会说,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我就可以豁出去老脸疯狂去借虚拟货币然后赖账不还了,毕竟法律也不管。但红林律师想说,这事情也不至于是那些老赖们想的那么简单。

虽然虚拟货币借贷在民事案件中通常都会遇到立案和合同无效的风险,但这并不意味着从法律角度上没有维权的空间。除了民事诉讼,实际上我们还可以考虑刑事报案。如果借款人在借钱时,本身就具备恶意欺诈的意图,单纯就是为了骗钱,而不是出于正常的资金周转需求,并且在还款期限到来时采取故意拖延、逃避责任、虚构事实等手段,那么,这不仅仅是民事纠纷,可能还涉嫌刑事犯罪。

在这种情况下,除了考虑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还可以考虑向公安机关报案。原因在于:虽然法院对涉虚拟货币的民事权益保护力度不足,但公安机关对虚拟货币的财产属性通常会予以认可。也就是说,虚拟货币本身作为财产的一部分,在刑事案件中仍然会受到法律的保护,别是在涉案金额较高的情况下,追究其刑事责任的可能性非常大。因此,如果你在借贷过程中发现对方存在明显的诈骗意图,务必要立即保留证据,并及时报案。

 

作为律师,给你的建议

诚如标题所言,在币圈,尽量不要出借货币给他人。如果真有借款,尽量选择传统的人民币或者法币。如果你真的需要通过虚拟货币进行资金出借,如下几点建议请谨记。

首先,不管借款金额大小,一定要有正式的书面合同。合同中必须明确借款金额、利息(如果有的话)、还款期限等核心条款。尤其是在使用虚拟货币作为借贷工具时,要特别注意注明借款和还款时虚拟货币的市值转换规则,并且最好在借款合同中注明如果发生争议,将按照人民币等值进行清算。

其次,借款合同中应该明确争议解决方式。考虑到很多国内法院对于虚拟货币相关的合同持谨慎态度,建议在合同中明确将争议提交给香港等虚拟货币法律环境相对宽松的地区进行仲裁。这不仅能增加合同的效力,也能够确保你的权利在法律框架下受到更多保护。

另外,在币圈借款过程中,无论是沟通记录、转账凭证,还是双方签署的合同条款,都应该及时保存。这些证据对后续维权非常重要。如果已经遇到了借款人“赖账”的情况,建议第一时间保存所有相关证据,并尽早咨询专业律师,了解该合同是否具备法律效力,分析借贷交易的法律风险,或者寻求国际仲裁或其他法律途径解决。如果涉及诈骗行为,及时报案可能是有效解决途径。

 

 

文章来源: 刘红林律师